6月16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此次集中宣传月活动的主题是“反诈是门必修课,筑牢防线守好责”。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一部署,中国东方于6月16日至7月16日开展“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旨在通过全方位、多角度的反诈宣传,提升全民防骗意识,筑牢反诈防线。
诈骗手段不断升级,反诈防骗已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如何学好这门课?这份全民反诈指南请查收!
一、反诈是门必修课,这些“知识点”要牢记
在信息时代,诈骗套路层出不穷,以下“高危题型”务必警惕:
1. 刷单返利类诈骗
易受骗群体:学生、宝妈、待业、兼职群体。
作案手法
第一步:前期引流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网站、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快递、街面小广告等渠道发布兼职广告招募“刷单客”“点赞员”“推广员”,或以免费送小家电、免费技能培训等为幌子拉人建群。
第二步:小额返利
入群后,让受害人完成刷单、关注公众号、为短视频点赞、评论等任务,并发放小额佣金,获取受害人信任。
第三步:实施诈骗
安排“托儿”在群中散布其获得高额佣金的截图,以“充值越多、抢单越多、返利越多”为诱饵引诱受害人下载虚假刷单APP做“进阶任务”,再以“任务未完成”“卡单”“操作异常”“账户被冻结”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加大投入,进而骗取更多钱款,直至受害人发现被骗。
2. 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
易受骗群体:有一定收入、资产,且有投资需求的群体。
作案手法
第一步:寻找目标
诈骗分子冒充投资导师、金融理财顾问将受害人拉入所谓“投资”群聊,通过发送投资成功假消息或“直播课”骗取受害人信任;或通过婚恋交友平台与受害人确定婚恋关系,再以有特殊资源、可获得高额理财回报等理由,骗取受害人信任。
第二步:怂恿投资
委托受害人代为管理虚假投资平台账号,按照“导师”指令进行操作,骗子通过修改后台数据,向受害人分享虚假提现截图,引诱受害人开设账户进行投资。
第三步:实施诈骗
对受害人前期小额投资试水予以返利,受害人一旦加大资金投入,又以“服务器异常”“操作失误导致账户冻结”等理由阻止提现,要求缴纳“保证金”“解冻金”等费用,造成大额财产损失。
3.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
易受骗群体:喜欢在网购平台、微信群、朋友圈等渠道淘货或查找有关服务的群体。
作案手法
第一步:寻找目标
诈骗分子在微信群、朋友圈、网购平台或其他网站发布低价打折、海外代购、0元购物等广告,或者声称可以提供代抢演唱会门票、订购预售产品、论文代写、代找工作、跟踪定位等特殊服务。
第二步:虚构交易
当与受害人取得联系后,诱导受害人通过微信、QQ或其他小众聊天软件添加好友进行商议,进而以私下交易可节约手续费或方便交易等理由,要求私下转账。
第三步:实施诈骗
待受害人付款后,以缴纳关税、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为由,诱骗受害人继续转账汇款,事后将受害人拉黑。
4.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易受骗群体:防范意识较差、不了解公检法办案流程的群体。
作案手法
第一步:引诱目标
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的个人身份信息,冒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或微信、QQ等社交软件与受害人取得联系,要求受害人配合工作。
第二步:威胁恐吓
以受害人涉嫌洗钱、非法出入境、快递藏毒、护照有问题等违法犯罪为由进行威逼、恐吓,要求配合调查并严格保密,同时向受害人展示虚假通缉令、财产冻结书等法律文书以增加可信度。
第三步:骗取钱财
以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为由,诱导受害人到宾馆等独立封闭空间,阻断与外界联系,进而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或接受监管,将名下所有资金转至“安全账户”,或缴纳高额的“取保候审金”。
二、全民反诈,我们能做什么?
1.个人篇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
牢记“三不一多”原则: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2. 家庭篇
多向老人普及“养老诈骗”套路(如虚假保健品、理财骗局)。
教育孩子警惕“游戏充值”“追星诈骗”等陷阱。
3. 社会篇
积极参与社区反诈宣传,争做“反诈宣传员”。
发现诈骗线索和可疑情况,立即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或拨打110或96110举报!
三、国家在行动!这些举措为您护航
1.反诈利器
国家反诈中心APP
96110预警劝阻热线
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
全国移动电话卡“一证通查”
全国互联网账号“一证通查”
2.严厉打击
2024年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9.4万起。
3.全民宣传
根据公安部的活动安排,本次宣传月各地各部门将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的“五进”活动,着力构建立足社区、覆盖全社会的反诈宣传体系。